找到相关内容1564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达摩祖师之研究

    》100册551下)。据一般传说,达摩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,其实达摩之壁观,并非面对着墙壁。所谓壁观者,人禅定时喻如墙壁,心中壁直,荡除一切执念,以无分别与真如之理相冥符,这是达摩禅法之要旨。达摩以前...固宣有渐,是以始自二道开甘露门,释四义以反迷,启归涂以领会,分别阴界,导以正观,畅散缘起使优劣自辩,然后令原始反终,妙寻其极”(《大正》29册301中)。经中虽如此之说,但上据印顺导师所考证,已述及此...

    文 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1064155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料简

    ,慧终不转,此意盖谓无分别慧与  有分别相依而后转也。即显正智无自在义,正智尚尔,余  何不然。故有为法虽至佛果皆不自在。而云佛得自在者,谓  无众生所起种种烦恼束缚,以自缚故,无此不自在故。云自 ...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云云  ,而说一意有五种名:一者业识,二者转识,三者现识,四  者智识,五者相续识。夫业用势强,智相应分别染净,为  第六识。异熟相续,五趣总报,是第八识。转识者前七之通  名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2364165.html
  • 大念住经要义(二)

    在心中来去运作,是的内涵。和法,如同身体和感受一样,无法分别。离开了法,无法观察和法紧紧相连,彼此影响。  人心有多复杂,观法念住的修行就有多复杂。法念住是四念住中比较难以通达的部分,也是最...你听时,就只是听。当你嗅尝触时,就只是嗅尝触。当你认知时就只是认知。不要有价值判断,不要有因循旧习的分别,不要有习性反应,不要执着,只是如实观照事实,也了知那只是事实就对了。  日常生活中,禅修者要...

    陈燕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564177.html
  • 佛学心理学的智慧

    矣栗驮,是对精要的积聚,也就是核心、中心,就是《心经》上的“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天台宗所用的“一念心”,是用虑知的意思,就是我们众生的思虑分别。我们平常都小看自己的一念心,认为只不过是一念妄想,智者...  佛学心理学的智慧   佛法是解脱人类痛苦的方法,从哪里下手呢?就是从心上下手。佛经上说:“一念迷,则是众生;一念觉,则是佛。”所以,佛法是以“”为中心,而展开一系列的分析。  从心理学角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264653.html
  • 佛学之真理论

    想者,世且谓为白痴,无所觉了矣。然世实无真正白痴,分别起必有名随。但有名言随觉,则名言随眠之异。名言随觉,即是人中善寻思,能言语者。名言随眠,则为白痴聋哑之属,不善寻思,不能言语者。然彼于事未尝不作...法执。此我法执,由分别,缘虑诸相,以名言为工具,周遍计度彼相自性之所起故,名遍计所执性。能遍计者,谓分别心心所。所遍计者,谓依他起诸相,藉资遍计,即是诸名。此三——分别、相、名,皆是依他起性。由遍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764660.html
  • 关于“构建‘人文佛教’平台”的理论与实践——现代寺院管理模式探索

    。尊卑有序,威仪庄严。举止安详,是为龙象。外遵法令,内守规绳。六和共聚,水乳相参”。 “不违大众之,同事诸职,尤宜和睦。互相肘臂,勿以久侍后进,而生轻慢,山门因而綦隆”。 “西序乃弘法慧命所系,佛日长明之所,众僧福田之所在,担荷内强管理之重责,所应奉重。以人为本,不起分别,舍短从长,师子窟中共办出家之事”。东序“服从长老,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5364729.html
  • 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佛学渊源辨

    住,非有非无,而一切有念心、是非分别都是妄心,所以心源是与妄念妄心相对的,佛教所谓“三界唯识,万法唯心。了悟心源,即是净土”。此明其本。一是根性义,心源之“源”,是万法的“本有”或者说是“始有”...境”表现了极大的兴趣,并努力在诗歌中表现这种空境。如其诗云:“偶来中峰宿,闲坐见真境。寂寂孤月,亭亭圆泉影。” (注:《宿山寺寄李中丞洪》,《全唐诗》卷816。)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可以说是唐代...

    朱良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2965063.html
  •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

    所问义最顺我。汝今哀愍诸天及人,一切世间无量众生,多所利益,多所安乐,故能问我如是之义。吾当为汝分别演说,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。  文中有三:初赞所问最顺我心者。佛心者,大慈悲是。今问...,皆悉空寂。凡夫之人以自分别生诸境界。自分别中还自系缚,乃至未了之自性,齐尔许时如在梦中,妄著诸境。  体谓主质,相言可识。空者,其体究竟无所有故。寂者,其相湛然离有为相故。自分别者,谓心心所法能取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165299.html
  • 九乘之巅——大圆满法

    一种赤裸裸,明朗朗的境界。就是没有任何分别,既无能所之分、无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差别,也无东西南北上下大小之分,也无各种颜色的色相,无美丑善恶之分别,一切法就在这广大虚空中任运显现,却不分别执着,铲是...果  (一)证悟“一心即法界”,法界与无二无别。  什么是法界?就是没有偏执了,离了诸分别了,为一切法显现的根源,为法界之胜义谛,所以法界是一切证悟的究竟,是一切无尽的根本,一切法之源头,皆名为本来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365443.html
  • 慧能开东山法门

    解说。”慧能说: “无常者,即佛性也,有常者,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也。”佛教认为,宇宙一切现象,都是此发彼生,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。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。所以任何现象,它的性质是无常的,表现为刹那...梵寺讲堂已挤得水泄不通,刺史韦璩带来官员三十多人,韶州书院来的儒生三十多人,来得最多的是僧尼道俗一共是一万多人。慧能开宗明义说: “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,便用此,直了成佛。”当天六祖讲述了他的生平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3465456.html